2006年7月29日 星期六

我們都是讀您的書長大的──懷念琦君阿姨


我很少想過如果我有小孩,我會怎麼教育他。唯一確定的是,從他會認字開始,我會為他準備兩套書在他身邊當成他的啟蒙書。一套是吳涵碧主編的「吳姊姊講歷史故事」,另一套,就是琦君阿姨的全集。這兩套書也是我的啟蒙書。我很慶幸因為讀到這兩套書,使得文學和歷史能成為我終身的興趣之一。所以我當然要把我覺得最好的東西,留給我的子女。

從小,我家中就有很多的書。我喜歡在書堆中翻翻找找,憑感覺找出我想看的書。琦君阿姨最有名的作品《三更有夢書當枕》也是這樣被我翻出來的。那時年紀尚小(小二或小三吧),很多書對我來說很有難度,而琦君阿姨的文字淺顯,很對我的胃口,於是讀下去便欲罷不能。接著又從書堆中找出了《煙愁》、《桂花雨》、《留予他年說夢痕》等。琦君阿姨的散文大多是懷鄉與懷舊,或許很多都是生活中的瑣事,可是透過雋永的文字和真摯的情感,處處顯見平凡中的不平凡。認識我的人大都知道我懷舊,有很大部份原因是受了琦君阿姨的影響吧。



於是在我還不知道作家琦君之前,就已經先認識那位小名叫小春的女孩。小春的個性、故鄉、家人,我都熟稔的好像她是一位我最親近的朋友一樣。真正知道琦君阿姨是位鼎鼎有名的作家,倒是在國中國文課本中琦君阿姨的一篇散文《故鄉的桂花雨》(其實真正的篇名應該只有《桂花雨》)。看到這篇文章我很興奮,自己讀過的文章出現在國文課本中,感覺很特別,好像未卜先知。作者簡介倒是第一次讀到,原來這位叫作琦君的作家,年紀足已當我的奶奶了。不過到現在我還是喜歡稱琦君阿姨,這樣更能拉近關係,畢竟我可是從她是小女孩時就認識了呢。

琦君阿姨的文章,平易近人、溫柔敦厚,簡約精鍊的文字卻流露著細緻的感情。這是需要相當深厚的古文基礎,因為古代大部份的文學作品,如散文、詩、詞,無不講求內斂,簡約。琦君阿姨從小就接受完整而有系統的中國古典文學訓練,也在現代學校對白話文下過一番功夫。白先勇曾經說過,琦君阿姨是從中國古典文學過渡到現代白話文學中最好的一位,完全不著痕跡。所以琦君阿姨的文章總是古語今言並存,卻依舊如此平順而不感突兀。琦君阿姨一再強調,為文要發於情,要用慈悲和關懷的心去觀察人事物。平易並非「平淡」、「平庸」,真正平易適合所有人讀,才是功夫。我沒有寫作的天份,也沒有刻意模仿琦君阿姨的風格(我也模仿不來),只是在塗塗寫寫間,我的文字風格不知不覺中就被琦君阿姨牽引著,盡量用簡單的文字來抒發自己的情感,才不會陷入為文造情的窠臼中,真正做到「我手寫我口」。

當然我曾經有過迷戀張愛玲的時代。叛逆的青春期就需要張愛玲這樣深刻的、赤裸裸的刺激文字來抒發。琦君阿姨和張愛玲都是描寫情感的高手,卻是兩個極端。琦君阿姨是涓涓細流,雖然緩慢卻可以滲透漫延到任何有細孔的地方。張愛玲像波淘洶湧的海浪不停拍打岸邊,有時會強烈到讓人有窒息感。兩者沒有高下之分,只是對我來說,我們總會想辦法去玩一些刺激的遊戲,如泛舟、高空彈跳等等,但最終還是得回到平地上,平實的活著。

也曾有一段時間,我欣賞余秋雨的文字,尤其在那篇「蘇東坡突圍」之後。那帶點花稍以及浪漫的文風,確實讓我有耳目一新之感。可讀著久了,文字就飄乎不定了起來。文章的技巧是好的,是美的,可是總覺得為文造情的意味濃厚,也可能是我淺薄,感受力太差吧。這時重新細看琦君阿姨的文字,就會了解什麼叫「不賣弄技巧而技巧自在其中」,只要是出於一個「誠」字,感情自然會流露在自己的文字中。

除了文字,琦君阿姨還深深影響著我待人處事的態度。因為她總是用最寬容的心去看這個世界。有人說琦君阿姨大都只寫人生的光明面,即使寫到一些負面的東西,也多是悲而不哀,簡直把把世界寫得太過美好了。我倒覺得現在的社會就是需要多一點這樣的文章,來導正逐漸扭曲變形的價值觀。從她的筆下,不論是小春慈悲的大媽、潘希真的恩師夏承燾教授、還是琦君阿姨本人的一言一語,都在逐漸溶化我們冰冷的心,釋放我們的溫暖能量。從小我爸媽就幾乎不管我,現在我有時不免會跟他們開玩笑:「以你們這種管教方式,三個兒女竟然都沒變壞,真是好運氣啊!」我是不知道姊姊和弟弟怎樣啦,只是就我來說,我爸媽應該好好感謝琦君阿姨,他們沒做的,琦君阿姨替他們做到了。

琦君阿姨最喜歡也最常聽到讀者對她說的一句話,就是「我是讀您的書長大的。」我想這話一點也不誇張,琦君阿姨的文章不論是何種年齡層來讀,都非常合適。琦君阿姨雖然已經走了,可她的文章,還是會繼續伴隨更多人成長,繼續影響更多人的心。雖然我沒機會跟琦君阿姨說這句話了,但以後某一天我在對我的孩子唸著「賣牛記」時,我會跟他說:「爸爸是讀琦君阿姨的書長大的,有一天你也會這樣跟你的孩子說。」

4 則留言:

  1. 真難得又看到你寫文章...XD~



    :「以你們這種管教方式,三個兒女竟然都沒變壞,真是好運氣

    啊!」 <---老實說...我也很想知道~ Orz...

    回覆刪除
  2. 對阿...居然比我隔更久..

    說到為文造情...

    我們自詡為設計師的人倒也不遑多讓..

    我跟我同學常會因看到建築雜誌或網站所發表的文章..

    笑上半天..

    舉個例..這是我從某建築網站節錄下來的..



    「透過將隨機、直覺式的木建築結構置入魯爾美術館既有的理性幾

    何、鋼鐵質感的重工業文化遺產空間中,建築繁殖D計畫嘗試重新建構

    起一個倚賴場所自身形構知覺脈絡的有機文本關係。團隊企望一旦人

    群參與涉入,空間將轉變為一個創造人與環境之間互動的事件及可能

    性的悠遊場所。」



    怎樣...夠飄忽不定吧

    相信沒幾個能一下子就看懂他在寫啥吧..

    有機文本關係...作者要真能解釋這個詞那也算屌了

    好...我同學也很寶..

    翻譯成中文如下:

    「在魯爾美術館原本正常的空間中,設計者放入一個完全不理會週遭

    環境的木構造怪里怪氣作品,設計團隊希望讓人走進這作品中感受一

    下那個怪里怪氣。並且讓觀眾在不停的絆倒和撞頭之中,體驗到不同

    的空間體驗。」



    吊書袋...

    建築人的強項阿~~

    回覆刪除
  3. 您好

    搜尋"琦君全集"

    出現您的資料

    過門拜訪

    關於啟蒙書

    頗有同感

    小時

    這兩位作者的書

    也正是啟發我對文學歷史興趣

    的聖經

    也為求學時

    在艱澀乏味科目裡

    增加一點愉悅、拿手的得意自信

    祝您,一切順心

    回覆刪除
  4. To 阿甫:

    你難道不知道我就是差點被你給帶壞嗎

    要不是你帶我去大立,說不定現在我已經是個醫生了,哼哼



    To gg:

    你們那個已經繞口的喪失邏輯了,是更高段的層次



    To 撒姆爾的熊:

    謝謝你,很高興能碰到你這樣的同好

    想必琦君阿姨在天上也很高興,她又影響了一個人

    希望有機會也能讓我拜讀你的文章和感想

    回覆刪除