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05年6月30日 星期四

我的大老婆(果陀劇場)



我的大老婆其實跟女人要愛不要懂,主旨大約都是「女人要作自己的主人」,只是這次著重的是以婚姻為背景的討論。對於沒有婚姻經歷的我來說,雖然這些片段並不陌生,在書裡電視裡常常出現,但箇中滋味實在無法體會,也只能用當成日後參考啦。因此我並不是很在意這齣戲到底要表達些什麼,只是稍微對戲中幾句話有點感想吧。「女人之間,很難成為真正不嫉妒、不比較、不互相看笑話的好朋友,落難的女人,更難。」這使我想起了傾城之戀中白流蘇的想法:「她知道寶絡恨雖恨她,同時也對她刮目相看、肅然起敬。一個女人,再好些,得不到異性的愛,也就得不到同性的尊重。女人們就是這點賤。」張愛玲的寫法算是激烈,不過倒是很忠實的呈現了傳統女性在價值觀上的一種桎梏。身為男生的我當然不很能夠體會,只是這倒是為男生眼中的一些女性特質提供了解釋。李立群說:「女人有那麼多種,但男人只有一種。」這一種指得是什麼,看戲裡面有那麼多場床戲,大概也就知道了。這個說法對男生來說,是人人不服氣,卻又都無法辯駁。我想編劇倒是很公平的,男女平等,都直戳痛處。



這次表演的舞台和燈光確實都很值得說一說。舞台是階梯狀的層層往上。這對看慣了平面舞台的我來說,是一種新的視界。站著演的床戲,更是這次的賣點之一。雖然看過女人要愛不要懂後,對這樣的呈現就不覺得特別新鮮,但在「女」劇中畢竟只是一兩分鐘的小片段,而不像大老婆中是很重要的場景與複雜的肢體動作,所以要說是台灣劇場的第一次,也不為過吧。整齣戲的換幕是利用嵌在階梯上的平台和長型景片的滑動來進行,幾乎看不到黑衣人,使得整個流程非常流暢,好像在看電影一樣。我覺得這樣還有一個好處,即使劇情有些不連貫或轉得稍硬,觀眾也不易察覺。當然,這樣的舞台是有其秘辛的,只是參加導覽時舞台監督黎仕祺先生特別交代我們先不要透露,因此就不多說了。燈光是我這次最欣賞的部份,也讓我深刻體會燈光在舞台表演中的重要性。全白的舞台提供燈光揮灑的空間,也具一定的風險性,成敗與否端看設計者的功力。就如燈光監督黃諾行說的,以往由舞台所負責的背景變化,現在都得由燈光擔起來了,而由於白色本來就是極亮的顏色,要怎麼突顯出在白色背景前的演員,也是有難度的。當然這次的燈光運用,不論在背景與氣氛的營造,以及角色氣勢的消長,確實都很成功。此外這次演出的音樂和音效方面並不突出,燈光的運用與轉換適時頂替起這個位置,常讓我有「聽」到燈光,「感受」到燈光的錯覺。若要說這齣戲是一場大型且精采的燈光秀,也說得通吧。

以劇本的內容來看,整個故事應該是環繞著三位大老婆而進行,李立群扮演的是大魔王的角色。但是實際表演所呈現出來的,好像完全相反了。三個女主角表現算中規中矩,大概都能讓觀眾很清楚她們所要表達的角色個性,但好像也僅只於此。感覺就是,不夠鮮明吧。因此在一對一的單獨對戲中,風采完全被李立群給搶走,反倒淪落成配角似的。即使是最後一場審判戲,使出「三英戰呂布」,有磅礡的氣勢,但依舊不敵李立群的行雲流水。所以雖然最後的情節是三位大老婆戰勝,不過我總覺得沒有打電動破關的喜悅(當然也可能是因為我是男生,看到自己這邊輸了怎麼可能高興的起來嘛)。若只是批評演員的功力,好像也太不公平了,觀眾的心態應該也是很大的問題。像我本來在想,讓一人飾三角,是否有淡化這三位男性的效果(畢竟演技再怎麼好,還是會有重疊的地方),以更加突顯出三位女主角的地位與性格。結果反而因為想要努力分辨出三個角色的差異點在那裡,而更完全把焦點放在李立群身上了。相信這齣戲有很大部份的觀眾都是衝著「李立群」三個字而來的吧。很可能一開始就有「螢光之火,安能與皓月爭輝」的偏見了。倒是飾演「維納斯」、「小惠」和「茉莉」這三位個性截然不同女生的蘇鈺情,雖然戲份不多,卻挺令人印象深刻的。李立群的表演有一種特殊「李氏風格」的喜感。就是當你覺得已經結束一段對話時,卻又會冒出一句讓你忍俊不住的話來,例如「這茶杯根本是空的」、「要燈光沒燈光」等,可能是無厘頭,可能是別有深意,但就是抓到了觀眾的那個情緒。其實這也可能是演員們即興創作的產物,但我對李立群的印象最深刻,幾乎有他出現的戲就會有這樣的表演,就姑且稱之為「李氏風格」吧。

總之,這是一齣還算成功的戲,創意不錯,李立群精湛的演技更是加分不少。可以推薦還沒看過的人去看看,當然,不用買太貴的票就是了。


**以上純屬個人心得,每人觀戲的角度和想法皆不同,請不要太認真看待**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