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08年8月11日 星期一

中國人對月亮,一直是情有獨鐘的。與陽剛的太陽不同,月亮象徵著含蓄、溫柔、母性。在古代沒有路燈的時代,晚上就只能靠月光來照明,月亮就這樣擔負起精神上的信任與寄託的重要角色。古人所流傳的故事,嫦娥奔月、玉兔搗藥、吳剛伐桂,更使月亮多添了一些淒涼與神秘。夜貓子的我,常常在半夜的時候跑到頂樓看星星、看月亮。我喜歡在萬籟俱寂的氣氛下,感受柔和月光給我的的溫暖感覺。看著看著,好像月亮就會化身為一位仙子(是美少女戰士看太多嗎?),來到我的身邊。

而如果少了月亮,我們歷代的詩詞、歌謠與文章,會少掉很大的一部份,其中更不乏許多流傳千古的名作。

詩經.陳風「月出」,是我所知道最早有關月亮的情詩。

月出皎兮 佼人僚兮 舒窈糾兮 勞心悄兮
月出皓兮 佼人懰兮 舒懮受兮 勞心慅兮
月出照兮 佼人燎兮 舒夭紹兮 勞心慘兮



美麗的佳人在皎潔的月光襯托下,明亮、動人、風姿綽約。看到這幅景象的男子,開始魂不守舍,甚至感到煩憂。這是一很美的詩,語意簡單,卻引人無限遐想(這當然不是詩序中所謂「刺好色也」,那個講法還真是令人orz),一種矇矓中的透明感。對我來說,月出跟「蒹葭」中的「所謂依人,在水一方」一樣,是一種理想,一種永遠遇不到的完美形象。這個形象,這不是比較,亦不是追尋,而是一種情感的循環與加溫,知道自己還是個活生生,有感情的人。


若要說到最會描寫月亮的詩人,李白絕對當之無愧。泰半詩詞都以「酒」和「月」來貫穿。兩者都帶著微醺的矇矓意味,月使人心醉,酒使人身醉,詩人的浪漫與灑脫就這樣給呈現出來了。「靜夜思」大概是最為人所傳頌的一首詩了(不過我覺得這該歸功於以前那個帶動唱吧)

床前明月光,疑是地上霜;
舉頭望明月,低頭思故鄉。

沒有冷僻字,沒有典故,非常易懂的一首詩。就好像小說或戲劇常出現的橋段,分隔兩地的親人或愛人,藉由望著相同的月亮來拉近彼此的距離。「仰頭看明月,寄情千里光」,這是跨越空間的思念。


青天有月來幾時,我今停酒一問之
人攀明月不可得,月行卻與人相隨
皎如飛鏡臨丹闕,綠煙來盡清輝發
但見宵從海上來,寧知曉向雲間沒
白兔搗藥秋復春,嫦娥孤棲與誰鄰
今人不見古時月,今月曾經照古人
古人今人若流水,共看明月皆如此
唯願當歌對酒時,月光常照金樽裡

讀到這首「把酒問月」時,早已過了當初那個沉浸在童話和傳說的年代。李白在詩中提出了多個疑問,這些疑問,不也伴著我的童年成長嗎?問題的答案不在詩中,我想李白無力也不想回答吧,因為想是什麼就是什麼,人生苦短,及時行樂都不夠了,何必去強求呢。有人說李白消極,但我卻欣賞他的豁達。即使我已經知道李白所有問題的答案,我還是希望像詩人一樣,用浪漫的角度去看待。人就是該適度的保持點天真和幻想。就像Polar Express裡面說的一樣,「只要相信,那就存在。」「今人不見古時月,今月曾經照古人;古人今人若流水,共看明月皆如此。」這幾句話賦予我更廣大的意義。在巨大的時間洪流中,個人顯得極其渺小,生命無法長久,但意志與心境卻可以亙古流傳。偶爾緬懷起一些歷史人物時,總希望透過這一輪高掛的明月,讓自己以更清明的心來感受他們的心境。「今人」的我終究會隨著時間的流逝而成為「古人」,那時的「今人」,在望著明月的同時,是否也能跟我有相同的心境呢?

或許當成人類思念的橋梁,還不足以撫慰人心。詩人於是讓月亮仙子下凡來。「月下獨酌」不再只是獨酌。


花間一壼酒,獨酌無相親。舉杯邀明月,對影成三人。
月既不解飲,影徒隨我身。暫伴月將影,行樂須及春。
我歌月徘徊,我舞影零亂。醒時同交歡,醉後各分散。
永結無情遊,相期邈雲漢。

初讀到這首詩時,未成年的我,還真的拿了瓶啤酒,想來試試「邀月」的感覺。想當然爾,年紀小小未經歷練的我,是不可能有任何感觸的,但我還是喜歡這首詩,喜歡那種寧靜中的熱情,雖是獨酌,但有月相伴,亦不孤單。長大後,有過愛情,有過傷痛,才真正知道什麼叫做寂寞,也學會如何看待寂寞,看到自己的月亮仙子。我總覺得這首詩帶點「孤芳自賞」的意思,即使不見得能為人所理解,我們還是該有自己的堅持,做自己認為對的事。常常在這種堅持想法的時刻,就會想起這首詩,也會想看看外面的月亮。這也是以物寄情的高段了!


說到與月亮有關的詩詞,就不能不提蘇軾在中秋夜所作的《水調歌頭》,這也是家喻戶曉的名詞。即使不黯詩詞,光是聽鄧麗君的歌,就也朗朗上口了。有語評到:「中秋詞自東坡《水調歌頭》一出,餘詞盡廢」,它的地位可見一斑。這闋詞受「把酒問月」的影響很深,但蘇軾寫來,就是另一番味道。

明月幾時有,把酒問青天。
不知天上宮闕,今夕是何年。
我欲乘風歸去,又恐瓊樓玉宇,高處不勝寒。
起舞弄清影,何似在人間。
轉朱閣,低綺戶,照無眠。
不應有恨,何事長向別時圓。
人有悲歡離合,月有陰晴圓缺,此事古難全。
但願人長久,千里共嬋娟。

蘇軾在歷經夫人的過逝,以及與王安石意見不合的貶謫後(在此順便推薦林語堂大師的蘇東坡傳,精彩!),只能把自己的情感寄託在與自己最親的弟弟子由身上而作此詞。我似乎與這闋詞有著特別的緣份。在我第一次讀這闋詞時,就被它的文字的美給深深震攝,竟然看了一遍,就已經完全記住,這對記性不佳的我來說,實屬難得。蘇軾用一種更高的層次,來描寫出宦海浮沉、顛沛流離與思親的,即使不曾有過他痛苦的經歷,依舊能感受到那滄涼且豐富的情感。對詩詞有如此強的感受與領悟力,也是頭一遭。這詩的前半闋跟月下獨酌的感覺有那麼點像,但不似月下獨酌那麼豁達,顯得無奈許多。這樣反而令人更加深刻,這才是人味。即使如此,蘇軾仍然能以健康的人生態度來轉化他的情感。在出世與入世的掙扎中尋得一種解脫。這種感覺,是令我心安的。夜晚獨自一人在外行走時,抬頭看到月亮,總會或念或唱著這闋詞。不見得是要抒發什麼,只是單純想享受它的柔軟,那是詩人所傳達給我的美與感動。

適逢中秋佳節,看著天上又圓又大的月亮,心頭便湧現幾首自己喜愛的詩詞。彷彿能在月光與月影交錯的縫隙間,一窺古往今來牽動多少人心的情感,也看到記憶中的自己。事實上這幾首好詩,經過我這種不成熟的陳述,不免糟蹋了,但我有自己的意義,自己的寄託,也就夠了。

我問自己,記得每次看到又大又圓的明月時,心中的那種讚嘆和感動嗎?記得當自己失戀時,月亮化身成一位姑娘來聽我訴說嗎?記得那首一直很喜歡,總是會不知不覺哼起來的歌--彭佳慧的《月亮使者》嗎?

我都記得。

2 則留言:



  1. 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,只要一有月亮出現在天空我就會抬頭看著它

    就像不知從什麼時候開始,自己養成了仰頭看天的習慣

    那麼自然而然



    很想將月亮的圓缺拍下來,可惜我的相機太差了,永遠都只是高空的一個小圓點

    見不了世面,貼出來~不宜



    讓月亮陪著自己在異鄉走上一段路,它的安靜脫俗,總能稍稍平息我混亂的思緒





    我會等你的檔案,不急,有空再弄就可以了

    我的NB也壞了,希望下星期可以修好

    幫我祝魚丸考試順利




    回覆刪除
  2. 為何是怎樣子

    回覆刪除